【SMM科普】电解槽的技术发展及关键指标评述
导言: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日益强烈,电解水制氢技术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能源转换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电解水制氢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进行氢气的大规模生产,而且其产物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在交通、电力和工业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电解水制氢技术中,电解槽作为核心设备,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因此,对电解槽关键技术指标进行深入的解析和研究,对于推动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电解槽的发展历史,电解槽当前技术路线以及关键技术指标来介绍电解槽这一设备。
一. 电解槽的发展历史
电解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解槽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1800年,世界上开始有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的技术,这标志着电解槽技术的初步探索。1820年,法拉第在他的科学著作中首次提到了电解水的原理,为电解槽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之后的一百年里,无数科学家基于法拉第的原理,探索电解槽的工业应用。1900年,施密特发明了第一台工业电解槽,开启了电解槽技术的工业应用时代。仅仅两年后,就有400台电解设备投入使用。由于对氨的高需求,电解在1920年至1940年间蓬勃发展,尤其是在1927年,世界上第一台大型压滤式电解槽装置在挪威的诺托登安装,由海德鲁公司制造,主要用于化肥生产试验,这标志着电解槽在化肥生产领域技术的正式落地。二战后,电解槽技术走向成熟,在技术上实现了高分子化学突破,开放后我国从美国Teledyne公司引进当时最新的电解槽技术,成功推出大型电解槽,并广泛应用于工业装备中。进入21世纪后,随着降碳减排的需求出现,氢气作为清洁能源重新得到重视,带动电解槽技术进一步向前发展。
二. 电解槽技术路线
当前市面上主要电解槽技术路径包括三种,即碱性水电解(ALK)、质子交换膜电解(PEM)、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SOEC)、固体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电解(AEM)四种,在我国,目前仅ALK碱性电解槽技术得到了商业化的应用,具备完整的生产能力,PEM目前还处于商业化初期,在产品生产成本和实际应用领域有待改善。SOEC和AEM尚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目前未能够批量生产。
就当前现存的ALK碱性电解水技术而言,其最大的优势是阴阳电极板中不含有贵金属,因此电解槽的成本相对较低,制造工艺较为简单,对生产设备要求不高,上手比较容易,因此国内有能力生产电解槽的厂家的产品基本都为碱性电解槽,但同样,碱性电解槽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其制备出氢气纯度有待提高,需要配备相关的提纯装置,其次,对电源要求比较高,要求能够有稳定的电流输出,各方面技术性能有待提高。
PEM目前处于商业化初期,优势在于制出的氢气纯度较高,工艺简单且安全性高,且响应效率较高,例如PEM电解槽的冷启动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而碱性电解槽需要1-2小时,在负载范围上PEM电解槽也优于碱性电解槽,缺点主要在于对贵金属催化剂的要求较高,成本较大,生产工艺难,设备维护要求高。SOEC技术尚在研究阶段,本篇不做过多讨论。
三. 电解槽关键技术指标及业内范围
1.氢气产量:即 xx 标方/小时,国内最大可以做到1500,但通常来说,正式使用时最大的标方在1000。最小可以做到0.5。0.5是教学使用电解槽,专门的研究院通常会选用100-200标方的电解槽来制造氢气。
2.氢气纯度: ALK 碱性电解槽可以做到99.9%的纯度, PEM 电解槽可以做到99.999%的高纯氢。 SOEC 完全在实验室阶段,还在研发中,实验室结果显示在纯度上要更胜一筹。
3.运行压力:行业标准通常在5MPA-10MPA之间,这一步是将电解水产生后的氢气进行压缩,通常需要与电解槽搭配特定空气压缩机。
4.电解槽本身:包括电耗和电流。市面上的电解槽电耗的上限是5.5千瓦时/标方氢气。这是指在电解槽100%效率工作的情况下每标方氢气所需要的耗电量。市面上电解槽型号不一,但普遍在4.2-5.5千瓦时之间,至于实验室需要的电解槽耗电量要更小一些。
5.电流:电解槽需要的是低电压,大电流,电流和电解槽生产氢气的效率之间呈正比。电流越大,电子运动速度越快,产生的氢气的效率就更高。业内标准在十到几万安培不等,具体需要根据项目规划特定进行定制化处理。这一特性决定了电解槽的电极片性能,要求金属片必须要足以承受足够大的电流。另外电流必须要足以稳定,如果高电流的电不稳定一方面会对电极片造成损耗,导致电解槽寿命降低,另一方面是电流的不稳定导致氢气产出的不稳定,进而无法保证氢气的稳定供应,对后方企业造成影响。
6.其他:如工作温度,安装方式,电解槽形式,产线整体布置等多方因素,但这些因素本身不是电解槽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本篇文章中不进行过多讨论。
结语
电解槽技术的持续发展不仅体现了人类对于清洁、高效能源不懈追求的成果,更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展望未来,电解槽技术将继续朝着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通过优化电解槽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高电解效率,降低能耗,实现更低成本的制氢;另一方面,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电解槽的智能化管理和远程监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