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分析】超充技术争锋:宁德时代VS比亚迪
在2025年4月首届“超级科技日”上,宁德时代集中发布三项重磅电池技术——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与钠新电池,宣示着其对未来电池标准的重新定义。而早前3月,比亚迪发布10C闪充刀片电池,则代表了整车平台对补能闭环的一体化控制探索。
一、宁德时代三大新技术概览
1.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12C)
这是全球首款实现800公里续航并支持12C超快充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上以超晶石墨负极 + 智能电解液系统为核心:
该技术瞄准高频出行、高速服务区等快速补能场景,是宁德对“极致充电速度”的前沿探索。
2. 骁遥双核电池:双路径能量释放的系统创新
“骁遥”代表宁德对多场景下电池智能调控能力的集中表达,其亮点在于:
这为复杂驾驶场景下的电池调度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城市快充与高速长续航兼顾的智能电动出行。
3. 钠新电池:低温与低成本的突破方案
面对锂资源价格波动与能耗极端环境,宁德时代推出面向乘用车与重卡的钠离子电池:
钠新电池定位于资源友好型+极端环境适应性电池方案,尤其适合北方、低速换电或商用场景。
二、自生成负极:电池结构设计的一次范式转变
“自生成负极”是宁德时代在骁遥双核电池中提出的重要新技术,它改变了电池负极材料的传统构建方式。过去电池制造商会在工厂中先将石墨等材料制成完整的负极片,再进行涂布、压制、切割和组装,这种方法虽然成熟,但工艺复杂、材料占体积多、能量密度提升空间有限。
而“自生成负极”则跳过了上述所有步骤:
这个过程有三个关键优势:
从行业角度看,这是电池材料工程向“智能原位生成”演化的一大步,类似于从“手工组装家具”升级为“现场3D打印”。这不仅为电池带来性能革新,更有可能改写未来电芯的制造逻辑。
三、宁德 vs 比亚迪:技术路径与产业战略的分野
核心维度 |
宁德时代 |
比亚迪 |
技术逻辑 |
材料驱动创新,强调电芯性能极限 |
系统整合优化,强调平台协调与用户体验 |
快充倍率 |
12C,业界最高 |
10C,优化电压平台与电流传输 |
应用思路 |
面向多家主机厂,打造“技术标准+供应链平台” |
自有车型深度整合,形成“闭环生态+快充体系” |
产业生态 |
需推动12C桩体标准化,推广难度较高 |
快充桩同步铺设,落地路径清晰 |
战略方向 |
冲击高端技术天花板,抢占下一代快充话语权 |
提高系统效率与体验稳定性,快速复制放量 |
比亚迪于2025年3月发布10C闪充刀片电池,整合其“超级e平台”与1500V高压架构,强调系统级整合能力:
比亚迪侧重整车-电池-补能设备的一体化工程实现,体现“技术闭环+商业落地”的设计思路。
SMM新能源研究团队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杨涟婷021-51595835
杨玏021-51595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