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采矿的潜力与考验:从英国LiBatt看绿色资源战略的全球走向

来源:SMM发布时间:2025-08-20 19:00:00
lycheexu@smm.cn
lycheexu@smm.cn
访问TA的主页
暂无简介
8
作品

当“采矿”不再发生在偏远山谷,而是在城市工厂的回收线中进行,我们或许正在见证资源利用范式的深刻转变。英国伍尔弗汉普顿的LiBatt Recycling公司,近期开发出一种更为安全高效的锂电池回收技术,在安全性和回收效率方面取得突破,受到业界关注。它所代表的“城市采矿”模式,正在引发关于资源战略与循环经济未来的更多讨论。

所谓“城市采矿”,指的是从城市废弃物中回收关键材料,替代传统矿产资源开采。这一理念并不新颖,但在实践中始终面临技术、安全与经济可行性的多重制约。LiBatt通过在氮气环境中粉碎锂电池,成功规避了传统处理方式中刺破、压碎易引发火灾的风险,同时实现了铜、铝、塑料以及富含锂、钴、镍等金属的“黑粉”的有效回收。作为英国首个实现这一工艺的企业,LiBatt不仅展现出技术上的前瞻性,也为资源本地化利用打开了想象空间。

这一技术路径可能成为英国减少对关键矿物进口依赖的有力补充。据估算,若全面推广,其回收产出可满足全国约四成的电池原材料需求。这对于一个资源禀赋有限、又积极推动电动化转型的国家而言,意义不言而喻。此外,LiBatt正在与西米德兰兹地区的企业、高校和政府机构展开合作,推动形成本地闭环的电池生产和回收体系。这种区域协同模式,如果运行顺畅,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共同升级,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路径。

然而,要让城市采矿从个案走向常态,仍需跨越几个关键门槛。一是规模化问题。当前的示范效应固然可喜,但在面对不同种类、不同退役状态的电池时,回收工艺是否具备足够的适应性和成本控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二是制度配套。回收体系的建立,不仅靠技术驱动,更依赖政策支持。从电池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到废旧产品回收的法律责任划分,再到回收企业的财政补贴与税收激励,英国目前尚未形成成体系的支撑机制。没有制度的护航,单点技术难以承担起全局性的角色。三是社会参与度。在循环经济中,终端用户的回收意识、企业的回收设计、政府的信息引导,缺一不可。公众是否愿意主动回收,企业是否能提供便捷路径,这些“软要素”往往决定了“硬技术”的推广效率。

因此,LiBatt的成就值得肯定,但更大的价值或许在于它提出了一个方向: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将过去被视为“废弃物”的部分,重新纳入到资源体系之中。 对企业而言,这可能是一个全新市场;对政府而言,这是保障资源安全的新方式;对全球而言,这或许是迈向更可持续经济结构的一步。在绿色转型日趋紧迫的时代背景下,城市采矿不应被视为一个局部实验,而是一个值得全球共同行动和制度建设的长期议题。

预览
上海有色网原创信息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行情数据、价格信息、市场统计信息、调研信息等)。授权请联系021-3133 0333。上海有色网保留追究侵权及不当引用的权利。本原创信息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行业新闻、研讨会、展览会、企业财报、券商报告、国家统计局数据、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大协会和机构公布的各类数据等等),并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研究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推断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客户决策应自主判断,与上海有色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