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分析】马来西亚黑粉产业在政策与投资协同下加速崛起

来源:SMM发布时间:2025-09-23 09:15:00
edwin.ang@smm.cn
edwin.ang@smm.cn
访问TA的主页
暂无简介
6
作品
马来西亚正加快打造东南亚电动车电池回收新枢纽。随着政府政策支持、私人资本投入及全球需求上升,该国黑粉产业正从早期试点迈向规模化,并致力于提升产能、强化ESG标准,争取在区域产业链中与中国竞争。

马来西亚正迅速将自身定位为东南亚电动汽车(EV)电池回收的新兴枢纽。随着政府政策、私人投资及全球对可持续电池材料需求的不断汇聚,该国的黑粉产业正从概念阶段迈向规模化。自2022年的早期试点到2025年的大型项目与新监管框架,马来西亚正加快推动废旧锂电池回收提取中间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政策基础与早期试点:
马来西亚早在近二十年前便通过了《2005年环境质量条例》,将废旧锂电池列为特定废物SW103)。在该框架下,只有持牌设施才被允许在严格监管下收集、运输和处理电池。最初主要针对铅酸电池和消费类电池,但后来也逐步扩展至EV电池。随着电动车普及,监管机构也开始加强执法,以应对锂电池系统更复杂的回收需求。
2022年,Ni Hsin EV TechSIRIM Berhad合作启动了首个国内试点项目,但未能顺利扩展。真正的突破出现在20245月,私企EcoNiLi在霹雳州投建了一座投资额达5000万令吉的工厂,具备每年处理数千吨废电池的能力,并计划将黑粉进一步精炼为镍、钴和锂盐。这些早期举措显示了马来西亚的决心,但未来挑战在于如何扩大产能并达到国际质量标准。

政策强化与产业升级:
马来西亚正在完善政策体系以吸引回收企业。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及马来西亚绿色科技与气候变化中心(MGTC)已推出绿色税收优惠(GITA/GITE),同时政府也在筹备推出电动车电池生产者延伸责任制(EPR),要求生产商对报废电池的回收负责。这些措施既降低了投资壁垒,也为回收产能创造了政策驱动的需求。
与此同时,企业正采用湿法冶金技术生产电池级盐类,以重新进入电动车供应链。然而挑战仍存:磷酸铁锂LFP)电池的崛起削弱了镍钴回收的经济性,而中国在黑粉回收领域的主导地位带来激烈竞争。要取得成功,马来西亚需发挥区域物流优势、强化ESG标准并建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尽管目前出口量仍然有限。

区域前景与增长潜力:
上海有色网(SMM)认为,马来西亚可凭借制造业基础和靠近东南亚EV市场的地理优势,打造区域回收中心。从印尼、泰国及越南流入的废旧电池与边角料若能在《巴塞尔公约》框架下实现跨境合规流通,将进一步巩固马来西亚的地位。若能建立电池护照与溯源体系,马来西亚将在ESG合规方面实现差异化,吸引寻求透明供应链的全球车企。
目前,至少有两座新工厂处于规划阶段,未来回收产能有望突破每年2万吨。而在未来五年,报废电动车电池预计将超过5万吨。SMM评估,产业正进入关键增长期:短期(2025–2027年)将主要依赖产能快速扩张和监管对接,中期(2027–2030年)的竞争力则取决于如何适应电池化学体系演变、推进技术升级并保持ESG领先。如果执行得当,马来西亚有望成为东南亚电池回收产业链中对中国的战略性替代方案。

预览
上海有色网原创信息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行情数据、价格信息、市场统计信息、调研信息等)。授权请联系021-3133 0333。上海有色网保留追究侵权及不当引用的权利。本原创信息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行业新闻、研讨会、展览会、企业财报、券商报告、国家统计局数据、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大协会和机构公布的各类数据等等),并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研究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推断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客户决策应自主判断,与上海有色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