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分析】100%关税冲击下,储能市场是否受到影响?
首先,明确政策的两个核心:
全面关税:提议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的额外关税。这并非针对单一行业,而是无差别的全面打击。
软件管制:针对的是“关键软件”,其范围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可能涵盖操作系统、网络控制、终端安全等基础软件领域。对于储能行业而言,其核心价值在于电芯制造、BMS硬件设计与系统集成,所依赖的软件多为通用型工业控制软件或自研算法。因此,除非管制范围被无限扩大,否则此项政策的直接冲击有限。
基于此,储能行业在此次风波中的基本定位是:并非软件管制的直接目标,但需承受全面关税带来的间接压力。
1. 多元化市场布局成效明显
当前全球储能市场格局正经历结构性转型,已从单一市场依赖转向多元驱动的健康发展模式。从出口结构看,2025年单月对美出口储能电芯占比已从2024年的高位回落至约40%。在美国可能实施极端关税政策(如税率达100%)的背景下,虽然对美出口可能面临阶段性调整,但欧洲、中东、澳非等新兴市场的持续放量将形成有效替代。具体而言:欧洲在能源安全战略驱动下保持强劲增长,德国、英国、意大利成为核心增长极;中东地区依托沙特"2030愿景"等计划积极推进项目落地,阿联酋、以色列等国发展迅速;澳大利亚通过"可再生能源区"建设维持年均稳定的储能需求。这种多元格局显著增强了全球储能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尽管美国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但在新兴市场需求持续释放的支撑下,全球储能市场仍将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2. 美国本土产能存在结构性瓶颈
当前美国储能市场面临本土产能建设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尽管《大而美法案》为本土制造提供了政策支持,但电芯产能建设通常需要24-36个月周期,系统集成环节也面临设备调试与工艺优化瓶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卷绕机、叠片机等关键制造设备实施出口管制,进一步制约了美国本土产能的快速扩张。从产能现状看,美国本土储能电芯年产能不足30GWh,与近100GWh的年需求形成显著缺口。具体到企业进展:LG新能源铁锂工厂于今年5月开工,规划年产能17GWh;三星SDI合资工厂预计最早2026年才能实现规模化量产;特斯拉铁锂电芯厂目前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年产能约10GWh。这种产能与需求的时间错配,决定了美国在未来2-3年内仍将维持对进口储能产品的依赖格局。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美国储能市场的供给缺口将为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企业提供重要发展窗口。
特朗普宣布的100%额外关税与关键软件出口管制,其核心属性是一场战略博弈而非最终定局。该声明的生效时间与具体执行均与中国未来的行动挂钩,这为后续谈判留下了充分的回旋空间。从历史经验看,2018-2019年的贸易战正是在“威胁-加税-谈判-豁免”的循环中推进的。因此,行业普遍视此举为新一轮激烈博弈的序幕,其目的在于为美国在后续谈判中创造筹码,而非意图彻底执行。该政策在美国国内也面临巨大阻力,其大幅推高通胀、重创本土新能源产业的后果,将与美联储的政策目标及地方经济利益相悖,其政治可持续性存疑。
从长期趋势看,此次新政与此前系列政策形成组合效应,共同构建了美国市场对中国储能供应链的壁垒。《大而美法案》对外国实体的限制,使得使用中国电芯的储能项目将难以获取ITC补贴,这将在2026年后实质性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叠加2026年开始实施的84%总税率,则从供给端构筑了成本壁垒,已远超正常商业可承受范围。在这一政策框架下,美国市场对中国储能企业而言,已从一个普遍性出口目标,转变为需要承担极高合规成本与风险溢价的特需市场。这一根本性转变,要求中国储能企业必须重新评估其全球市场战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业务布局方案。目前部分中国电芯企业正在积极进行转非PFE的操作,但道阻且长,在现有政策背景下,2026年美国储能市场难有亮眼表现。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玏 021-51595898
李亦沙 021-51666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