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 新能源】锂产业链与近期市场行情
【SMM 新能源】作为新能源产业链最关键的基础金属之一,锂在动力电池体系及储能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环节:从碳酸锂、氢氧化锂到下游三元与铁锂材料的链接,再到电芯、电动车装机,其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成本结构。近期,碳酸锂与氢氧化锂价格的波动也正反映着产业链在调整期中的多重博弈。
一、上游:锂资源的采集与初级加工

图1:锂产业链
锂资源主要可分为锂辉石、锂云母和盐湖卤水三种类型。锂辉石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非洲及中国等地;锂云母则高度集中于中国江西地区;而盐湖卤水主要赋存于南美“锂三角”及中国地带。整体来看,全球锂资源呈现出“多来源、品位差异大”的供给格局。随着新能源需求增长,上游资源竞争愈发激烈,全球锂矿项目陆续推进扩产,但不同地区的建设进度与合规环境差异较大。中国在产业链中拥有结构性优,全球约70%的碳酸锂冶炼产能以及近 90% 的市场需求都在中国,无论在产能规模、市场流动性还是现货定价方面,中国均具有优势。
二、中游:冶炼与加工体系:产能外延与全球化缓慢推进
锂盐是连接资源端与材料端的关键环节,包含碳酸锂、氢氧化锂等产品。近期来,中游冶炼厂开工率较高,主要受成本端压力、企业订单结构以及市场价格震荡上行的影响。尽管中国仍是锂盐的绝对主产国,但产业链外延的趋势愈发明显,包括东南亚、中东及南美等地的锂盐冶炼项目陆续规划。然而,海外项目普遍面临建设周期长、工程管理难度大、配套体系不足等因素,使得整体投产进度明显慢于预期,未能在短期内形成可与中国抗衡的新增供应。在价格层面,锂盐市场处于宽幅震荡上行的状态,主要是受到需求超预期的提震影响。
三、应用端需求:动力电池放缓,储能成主要增量
锂的下游应用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子,但近年来需求结构正在悄然改变。随着全球电动车产业增速放缓,传统动力电池需求边际趋弱,储能板块则快速崛起,正在成为拉动锂需求的另一个核心力量。储能电站规模化招标、电网侧调频需求以及分布式储能普及,带来对碳酸锂和磷酸铁锂材料的持续拉动。在双碳目标、绿电比例提升及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的推动下,储能行业周期性远弱于动力电池,增长更为稳定,也从根本上支撑了锂产业链的长期确定性。
四、供应端格局
供应端来看,上游锂矿扩产周期较长,而中游锂盐产能分布正在由中国逐步向海外延伸,如中东、澳大利亚、北美均在新增精炼产能,以提高本地化供应安全。从需求端来看,全球电池制造呈现多中心态势,亚洲仍保持领先,同时欧美的动力电池工厂投建速度正在加快,这也推动了对稳定锂盐供应链的迫切需求。
五、结论
锂产业链正处于全球能源变革的关键周期。随着储能需求快速扩张、上游资源开发持续外延以及中游冶炼结构加速全球布局,锂在新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属性愈发明显。短期内,价格或受市场情绪、库存节奏与供应扰动影响而呈现震荡,但从长期视角看,锂的资源价值、技术属性及产业链协同性将进一步强化。未来,随着海外产能逐步落地、材料体系演进和储能需求的持续增长,全球锂产业链仍将保持韧性扩张,并以更深的全球化程度重塑供需格局与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