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常压下实现固态储氢 上海交大绿氢研究传出好消息

来源:SMM发布时间:2023-08-29 10:01:00
华琳
暂无简介
1020
作品

氢能源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二次能源,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但如何存储运输一直是阻碍其广泛应用的大难题。日前,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主任丁文江团队已成功实现在常温常压下固态储氢,据预测,技术成功广泛运用后,将助力国内氢能源爆发出巨大潜能。

固态储氢,前程在“镁”。本次固态储氢技术的突破方向就是对镁合金材料的运用上。据介绍,丁文江以研究轻金属为主,1983年开始研究镁,他在交大创建了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后,他的团队甚至让镁材料上了天,应用于我国航天工程。但因镁的性质非常活泼,当被磨得很细时就变得易燃易爆,为此,研究团队尝试使用多种气体进行安全性保护,却都未获成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团队找到了看似“脾气”相像的氢。没想到,这两者通过一定反应合体后,反而能够相安无事。由此,通常气态或被液化的氢气,也能被储存在镁合金材料中进行长距离运输。相比气态和液态储氢的传统方法,这样不仅可在常温、常压下完成储运,而且安全性更强、容量更大、密度更高。

据了解,金属氢化物储氢在国外已进入示范应用阶段,而国内还在商业化探索阶段,在这方面,丁文江团队处于领跑地位。当然,不论固态、气态还是液态等的氢,通过加氢站进入用气终端——氢燃料电池车辆等,才能顺利来到整条氢产业链的下游。因而,在当前实现固体介质上储氢操作方便的基础上,后期还要临前端加氢、后端脱氢的工艺和成本优化。按“制—储—运—加”四大环节。

对于氢能源的应用前景,上海交大特聘教授、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助理、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培云表示,正是以零排放的氢燃料电池为突破口,目前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6.7万辆,中国约1.3万辆,预计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将超过1000万辆,中国则将超过200万辆。当到2050年时,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年产量预计达520万辆,加之锂电池车等新能源车,传统燃油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个碳中和的氢能社会将全面建成。

预览
上海有色网原创信息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行情数据、价格信息、市场统计信息、调研信息等)。授权请联系021-3133 0333。上海有色网保留追究侵权及不当引用的权利。本原创信息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行业新闻、研讨会、展览会、企业财报、券商报告、国家统计局数据、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大协会和机构公布的各类数据等等),并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研究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推断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客户决策应自主判断,与上海有色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