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至暗时刻来临,组件扩大跌幅【SMM深度分析】

来源:SMM发布时间:2025-05-12 16:33:00
陈家辉
暂无简介
5
作品
【5月产业链至暗时刻来临,组件跌幅扩大】据SMM了解,近期国内分布式和集中式组件价格扩大跌幅,其中分布式TOPCon组件价格-182mm现货成交价跌至0.693元/W(含税含运费)......

据SMM了解,近期国内分布式和集中式组件价格扩大跌幅,其中分布式TOPCon组件价格-182mm现货成交价跌至0.693元/W(含税含运费),远期组件出货价已经跌至0.65元/W以下(含税含运费),且有持续下行的趋势;集中式TOPCon组件价格-182mm成交价跌至0.701元/W(含税含运费),与分布式价格形成倒挂。本轮下跌自4月初开始,组件环节较高点价格已下行11.15%,在产业链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本轮价格下跌源于需求而非供给】

根据SMM数据统计,4月光伏全产业链价格下跌始于组件端,并逐步向上传导至上游各环节。但从整体跌幅来看,上游工业硅—硅片跌幅明显超过下游电池和组件,究其根本原因仍是供需格局。粗算工业硅、多晶硅有近3-4个月,硅片近1月,电池和组件共计也仅有不足1月的库存天数,而供需关系的直接体现便是库存周转,正因如此在本轮下跌中硅片是跌幅最大环节,跌幅超过20%本轮降价和去年11月产业链价格低点,虽然在价格上基本相近,但在本质上存在不同:一方面我们看到全产业链价格在下跌,另一方面各环节降本情况也相对明显,从4月高点以来各环节毛利虽然由盈转亏,但至少都能保住现金成本。这就是目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并未大幅减产的支撑因素。除此之外,我们发现专业化企业在本轮价格下行周期更具优势,根据SMM组件成本指数所示,一体化企业组件生产成本为0.729元/W,专业化企业组件生产成本仅为0.687元/W,且倒挂现象有扩大趋势,因此一体化企业若想破局,需采取更为主动的策略。

中长期来看,组件价格仍然维持跌势预期,5-6月快速企稳确有难度,7月以后才有可能修复需求。531后国内需求未必呈现断崖式下跌,但可以确定的是将有相当一部分组件订单因赶不上531前并网从而被迫取消,这也是近期需求预期转弱的真实写照。从宏观逻辑上来看,本轮价格波动源于531,始于136号文,我想本轮电改政策的核心是降低高耗能企业的用电成本。因此需求空档期带来的短期阵痛是在所难免的,但企业更为关心的或许是电力成本的下移能否刺激需求再次爆发?近期江苏、山东、内蒙等地政策承接文件陆续落地,可以看到在分布式增量项目上的博弈愈发明显,光伏自发自用比例的强制要求。未来,光伏的底层逻辑将被重塑,市场化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但这种竞争是良性的,并非通过一味的内卷,而是通过技术革命带来的产品升级迭代

 

预览
上海有色网原创信息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行情数据、价格信息、市场统计信息、调研信息等)。授权请联系021-3133 0333。上海有色网保留追究侵权及不当引用的权利。本原创信息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行业新闻、研讨会、展览会、企业财报、券商报告、国家统计局数据、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大协会和机构公布的各类数据等等),并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研究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推断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客户决策应自主判断,与上海有色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