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聚焦 “涨价提产”,行业负反馈已至需警惕【SMM深度分析】
9月15日行业协会及主要光伏企业的代表,在京召开例会商讨主材环节配额等事项,会议基本确定了Q4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的总配额,但各家的实际产出仍需根据生产计划最终确定。
本月,海外订单支撑下,国内多家硅片企业均有提产的动作。据SMM了解,9月多家专业化硅片企业提升开工率,其中外代工订单多的企业尤为明显。硅片环节历经三轮涨价后,非硅成本控制好的企业已有0.01-0.02元/片的利润,大多数硅片企业也能维持综合成本生产,相较于此前逼近现金亏损的局面,现阶段企业提产的意愿更足。更为重要的是,9月土耳其、印度存在抢出口的预期,硅片需求顺势拉动,市场一度出现缺货现象。
分尺寸来看,183mm由于更受海外电池厂青睐,因此供应相对紧张,是本轮硅片涨价的领头羊;210R由于分布式需求低迷,加之前期生产略显过剩,因此本轮各家实际成交均未体现报涨;210N供需紧平衡,并在月末多数电池厂完全接受涨价。
据SMM统计,9月硅片产量预计59GW以上,环比增长约6%,该排产预期较8月底公布的一版有所增加,主要由于多家企业9月初给的最新排产计划上调了开工率。根据供需平衡计算,本月硅片与电池形成紧平衡,库存由去库周期转入累库周期,但总体不足半月的成品库存仍处于合理低位。
据SMM预测分析,本轮涨价已有见顶趋势,这与我们此前的预期基本一致,即Q4回归供需基本面。本轮光伏产业链涨价始于硅料,历经多轮多环节传导,最终止于组件。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分布式和集中式组件的成交价始终未有明显提升,仅在途中有头部企业自发抱团将报价控制在0.7元/W以上,但很快这个联盟因小企业的散单低价而被攻破,截止最后一轮涨价,183电池去到0.32元/W,根据SMM组件成本指数计算,国内组件的售价已无法覆盖现金成本,因此借9月末到10月初国庆放假期间,多家组件企业公布减产计划。根据调研了解,组件环节之所以难以传导涨价,核心原因在电价而非组件价格,根据各省已公布的机制电价和电量落实政策,终端收益率(IRR)将从6-8个百分点大幅下滑,甚至不排除或出现负收益的情况。上述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布式增量项目的机制电价调整,组件价格在其中虽有影响,但起不到决定性因素。综上所述,组件环节的涨价传导受制于终端需求的悲观预期,反而被迫减产降价,整体光伏产业链的负反馈已经开始发生。
回看硅片,Q4减产基本已成定数,在订单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硅片企业若采取激进的涨价囤货策略,或将加速行情的演变,此时最好的选择是维持平稳出货。虽然产业链终端需求已显颓势,但硅片环节未必会追波逐流,截止目前硅片端的原料库存仍处在合理水位以下,仅有18GW不足半月之余。同期,大部分企业均有低价原料的备货,硅料储备足以支持年内的生产,且仍有随用随采的硅片企业为原料挺价做支撑,因此短期内情况仍然乐观。中长期,平台公司落地、取消出口退税、强制能耗调控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仍然维持此前的观点不变,Q4回归供需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