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分析】东南亚回收行业面临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带来的新压力
东南亚的转口贸易政策正经历数十年来最重大的转变,美国正在加强对经该地区转运商品的审查。特朗普政府于四月初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正在重塑供应链,并迫使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实施更严格的原产地规则与转口管控。美国指责中国出口商利用东南亚作为规避惩罚性关税的后门,这一指控促成了既强调市场准入又强化执行的互惠贸易协议。越南处于这场争议的核心。根据7月2日签署的重要贸易协议,美国同意将对越南商品的关税从此前宣布的“解放日”46%降至20%,并允许美国产品免税进入越南市场。作为交换,越南承诺对含有较高中国成分的转口商品征收40%关税,并执行基于“实质性转化”的更严格原产地标准。自四月以来,越南海关已截获超过2000批虚假标注“越南制造”的货物,凸显问题的严重性。虽然20%的关税仍威胁越南短期增长,毕竟其近三成出口流向美国,但该协议至少避免了最坏情况,46%的关税将严重削弱其竞争力。然而,越南对中国产零部件的依赖约占其进口投入的三分之一,意味着出口商仍然面临不确定性。新的40%关税或将推动越南加速供应链多元化,从泰国、柬埔寨或印度采购更多原材料,同时加大国内产业投资。
泰国也走上了类似道路。从8月1日起,美国将对泰国商品的对等关税从36%降至19%,条件是曼谷加强原产地规则并遏制通过泰国转运的中国商品。泰国当局正在加强原产地证书的审核,并扩大与美国海关的合作,对虚假申报的货物处以最高40%的罚款。除贸易货物外,泰国还宣布对包括AWS和谷歌云在内的美国云计算与数字服务商提供为期两年的税收减免,以吸引高价值的美国科技投资。泰国禁止中国商品通过其境内转运,并加强对虚假“泰国制造”商品的监管,凸显其维护公平贸易的承诺。马来西亚则集中精力强化再出口监管。今年5月,其投资、贸易与工业部集中管理非优惠性原产地证书的签发,以防止滥用。在贸易执行之外,马来西亚正积极定位为清洁能源中心。即将于10月15日至17日在吉隆坡举办的东盟能源商业论坛(AEBF 2025),将展示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智能电网和储能解决方案的投资机会。该论坛预计将加快东盟电力互联工程进展,增强区域能源韧性,并助力马来西亚实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70%的目标。
与此同时,新加坡虽享受最低的10%关税,但也面临加强监管再出口的压力。新加坡海关推出更严格的披露要求,以打击空壳公司,并确保再出口货物符合“实质转化”标准,否则将面临40%关税。印尼在7月同意19%的对等关税后,承诺更新原产地规则,并支持世贸组织维持数字贸易零关税的努力。菲律宾的关税率同样为19%,并已将其转口规则与美国标准对齐。甚至柬埔寨也被纳入其中,承诺在太阳能等敏感行业加强监控。更广泛的中美贸易冲突依旧阴影笼罩。美国目前暂时将对中国商品的综合关税降至30%,其中20%为芬太尼相关产品关税,10%为对等关税,并在就可能的延期展开谈判。特朗普严厉批评越南是中国的“殖民地”,帮助中国规避关税,这凸显了政策转变背后的地缘政治意味。总体而言,这些举措标志着东南亚贸易环境的根本重塑。虽然该地区各国设法避免了年初所威胁的最高关税,但新的20%至40%税率,加上更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势必抬高运营成本并加速供应链重组。对于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而言,挑战在于如何在强化监管与维持出口驱动增长之间取得平衡。与此同时,东盟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数字贸易一体化的努力,也显示其不仅在适应美国政策变化,更在努力争取在全球清洁能源经济中占据更大角色。
SMM 认为,美国的关税制度正在使全球回收市场碎片化,来自废旧锂电池的关键中间材料,黑粉的流向,正逐渐从全球化转向区域化。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挑战是双重的,不仅要面对更高的关税成本,还要应对东盟作为便捷转运枢纽的萎缩,即使中国已在 2025 年 8 月正式开放了黑粉进口制度。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兴趣迅速上升,因为当地的湿法冶金产能符合中国的加工标准。然而,进口合规性仍不透明,当地政府是否会完全承认中国的技术标准仍存在不确定性。除非建立新的合规供应链,否则美国进口商可能面临更高的成本和更慢的电池回收进程,因为原产地规则对仍依赖中国原料的东盟回收商施加了更高的关税。通过东盟转运的黑粉,可能被视为中国材料的替代品,从而面临惩罚性关税,进一步复杂化再出口及进入美国市场的问题。现在的悬而未决的问题是,中国从东盟国家大规模进口黑粉是否会引发进一步的经济制裁,并可能重塑电池回收的地缘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