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了!欧洲电池法
欧盟电池法规((EU) 2023/1542)中供应链尽职调查义务的强制实施时间已从原定的2025年8月18日推迟至2027年8月18日。此次延期主要针对企业供应链的溯源、环境及人权风险管理等要求,但其他核心条款(如生产者责任延伸EPR、标签义务等)仍按原计划于2025年8月18日生效。
法规核心变更内容:
一、关键条款延期
供应链尽职调查义务: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5月正式提案,将原定2025年8月18日生效的电池供应链尽职调查(涵盖原材料溯源、环境与人权风险管理)推迟至2027年8月18日。此举旨在缓解企业因供应链重构压力(如钴、锂、镍采购受地缘政治制约)和认证体系未完备(仅半数成员国指定审核机构)的困境。
碳足迹规则同步推迟:电动汽车电池碳足迹计算及声明格式的实施时间同样延后两年。
二、刚性条款按期生效
生产者责任延伸(EPR)与标签义务仍于2025年8月18日强制执行,覆盖所有欧盟成员国。具体要求包括:
多国独立注册:企业需在德国、瑞典等9个销售国分别完成EPR注册,其中德、荷、波等五国对未合规商品直接下架;法、比支持平台代扣代缴。
双重标识要求:电池本体需印刷带叉垃圾桶回收标志、化学成分及二维码,纽扣电池等小型电池可标注于包装,且须与CE认证并行。
延期原因:
地缘政治:全球电池原材料供应链高度集中于东亚国家,而钴、锂、镍等关键矿产的采购受地缘冲突和物流中断影响,导致欧洲企业短期内难以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尽管欧盟试图构建本土产业链,但Northvolt等本土企业破产暴露出欧洲在电芯制造和上游材料环节的技术与产能短板,加之德法在电池厂选址上的分歧,进一步削弱了供应链自主化的可行性。
内部机制建设滞后:第一,仅50%欧盟成员国完成尽职调查认证机构的指定,欧洲认证合作组织(EA)尚未制定统一的机构认证标准,导致企业缺乏合规验证渠道。第二,行业协会开发的尽职调查方案(如原材料溯源模型)尚未通过欧盟认可流程,且与电芯制造标准不兼容。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部
王聪 021-51666838
马睿 021-51595780
冯棣生 021-51666714
吕彦霖 021-20707875
周致丞021-51666711
张浩瀚021-51666752
王子涵021-51666914
王杰021-51595902
徐杨021-51666760
陈泊霖021-51666836
杨玏 021-51595898
李亦沙 021-51666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