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退役潮”来袭,千亿级循环利用产业待启

来源:SMM发布时间:2025-09-26 17:18:00
Shanyu Wang
暂无简介
9
作品
我国作为全球光伏装机第一大国,正面临首批大规模光伏组件退役的严峻挑战。预计到2040年,累计废弃组件将超2000万吨,其资源回收价值与环境风险并存。国家与地方层面已密集出台政策,加速构建从“绿色设计”到“高值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一场将“退役潮”转化为“资源潮”的产业变革正在开启,光伏组件回收有望从“赔本买卖”跃升为千亿级新蓝海。

光伏组件“退役潮”加速逼近,全周期循环产业政策按下“快进键”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达11.17亿千瓦,稳居全球首位。然而,在绿色能源飞速发展的背后,一场由早期电站退役带来的“废弃物浪潮”正悄然逼近。如何高效、清洁地处理这些“退役组件”,将其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城市矿产”,已成为实现“无废城市”和“双碳”目标的关键课题。

随着2009至2015年间集中安装的首批光伏电站陆续达到寿命终点,组件报废高峰正加速来临。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30年我国年废弃组件规模将达18GW(约140万吨),到2040年累计废弃量将突破2000万吨大关。这些退役组件既是宝贵的资源库,也是潜在的环境风险源。每万吨废弃组件中约含500吨铝、300吨铜以及银等有价金属,回收利用价值显著。但若处理不当,其中含有的铅、氟等有害物质可能泄漏,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面对这一挑战,国家层面已按下政策“快进键”。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首次系统性地绘制了覆盖“绿色设计—规范回收—高值利用—无害处置”的全链条发展蓝图。此后,《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文件接连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具体路径。

地方层面的实践与创新更为灵活。江苏省率先制定了《废弃光伏组件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倡导采用自动化、低污染的先进工艺,并鼓励建立“一站式”服务模式。浙江试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要求制造商建立产品全周期电子档案;上海则通过团体标准设定了明确的回收物料纯度与技术门槛。江苏南通更将组件回收纳入“无废城市”建设考核,并配套专项基金予以支持。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郭伊均表示,将继续强化退役光伏组件拆解处理的环境监管,并适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严控环境风险,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业界分析认为,随着政策体系的完善、智能分选等技术的成熟以及责任机制的落实,光伏组件回收产业正经历从“末端治理”到“全周期循环”的战略升级。未来,这一产业有望彻底摆脱“赔本买卖”的困境,跃升为一片新的千亿级市场蓝海。当“退役潮”成功转化为“资源潮”,中国光伏产业将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无废”样本。

预览
上海有色网原创信息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发布、复制(包括但不限于行情数据、价格信息、市场统计信息、调研信息等)。授权请联系021-3133 0333。上海有色网保留追究侵权及不当引用的权利。本原创信息除公开信息外的其他数据均是基于公开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行业新闻、研讨会、展览会、企业财报、券商报告、国家统计局数据、海关进出口数据、各大协会和机构公布的各类数据等等),并依托SMM内部数据库模型,由研究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和合理推断得出,仅供参考,不构成决策建议,客户决策应自主判断,与上海有色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