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分析】韩国启动336亿韩元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计划 锁定2030全球首批商业化
原文部分截取 及对应翻译:
根据文件,政府设定如下时间表:
2026年度总计336亿韩元的预算将被全部用于三大方向:其中170亿韩元投向四个全新课题,具体包括投入70亿韩元开发并实证适用于商业尺寸的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模块,50亿韩元建设可自主运行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加速材料与器件迭代,30亿韩元攻关双面受光型串联电池技术,以及20亿韩元研发面向太空应用且成本可控的串联模块;另有165亿韩元继续支持已在进行的14个课题,确保已有技术路线稳步推进;剩余22亿韩元则专门用于建立覆盖国内外的标准与认证体系,并同步开展初期市场培育工作,为后续大规模商用奠定基础。
在政策定位与推进机制方面,政府正式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与高压直流输电、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海上风电等核心产业并列,纳入“碳中和与能源转型”国家战略框架,由产业通商资源部和气候部等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常态化的官民协商平台,按月滚动调度项目进展;支持对象覆盖“硅片—电池—模块—建筑一体化”整条价值链,旨在通过全链条协同尽快实现技术落地与规模化生产。
围绕标准与市场建设,文件给出明确时间表:2027年完成国内外统一的标准与认证体系搭建,2028年面向业界开放模块认证试验,推动公共建筑及低碳电力招标等环节优先采用串联组件,借此形成可观且可持续的初期市场需求,为产业提供真实应用场景与反馈数据。
技术路线与重点方向则聚焦于四大任务:开发单片面积不小于1.7平方米、可立即用于商业安装的串联模块;建设人工智能驱动的自主实验平台,显著缩短材料验证、电池制备与模组测试的迭代周期;持续攻关双面受光、低反射、低碳排放的新型串联模块技术,进一步降低度电碳足迹;并同步推进关键原材料与核心制造设备的国产化,减少对外依赖,确保供应链安全与成本竞争力。文件认为,现阶段,韩国面临技术霸权竞争和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因此必须通过超级差距技术实现产业转型。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光伏技术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核心技术,是实现碳中和与新增长动力的关键路径。
韩国政府已正式将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列为国家战略项目,并以明确的时间表、预算安排和政策机制推进。该项目不仅旨在实现技术突破,更试图通过标准制定和公共市场引导,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抢占下一代光伏技术制高点。未来能否如期实现2030年商业化目标,仍需观察技术实证、标准制定与产业协同的实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