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分析】尼日利亚与隆基签署太阳能电池/组件工厂的建设协议
 微信
微信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2025年10月,中方太阳能巨头LONGi(隆基)与尼日利亚能源委员会(ECN)在中国总部完成了战略合作谈判,双方同意推进在尼日利亚建立产能在500–1000 MW(0.5–1 GW)量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工厂。尼方官方新闻稿与多家行业媒体均确认了这一意向,并指出此项合作基于年内在伦敦签署的谅解备忘录(MoU)为基础而深化。

为何选择此刻落地制造?原因在于尼日利亚长期面临电力供应不稳、分布式光伏和微电网需求旺盛的现实(全国并网容量波动、普遍依赖柴油发电等问题),以及政府推动“Renewed Hope Solarisation Policy”等国产化与普及目标,使得本地化制造的政策与市场驱动同时存在。对尼日利亚而言,引入像隆基这样具有规模与技术优势的制造商,可望同时降低进口依赖、改善组件供应链、并为分布式与C&I(工商业)市场提供更稳定的上游支持。
尼日利亚光伏市场现状与规模:
根据尼能源委员会与媒体披露,此次隆基与尼日利亚政府的合作框架包含:由隆基提供技术、产线规划与部分资本/设备支持;在尼方配套的厂区、土地、行政协助以及本地化就业培养方面开展合作;目标产能区间为500–1,000 MW/年(首期规划并有向上扩展的空间),并将配合尼政府的本地化政策推进零部件采购与工人培训。具体投产时间表、出资比例与项目融资结构尚未对外详尽披露,双方表示将于后续阶段签署更具体的项目合同并公布里程碑。
对市场与产业链的影响:
供应与成本:若项目按规划投产,尼日利亚本地化产能可缓解对进口组件的依赖,长期有助于降低采购与物流成本,提升项目可行性与普及速度。尤其对C&I与离网/微网系统,这类本地化供应可缩短交货周期。
尼日利亚与隆基的这次合作,既是对尼国内电力与能源安全问题的市场化回应,也是中国制造能力向非洲延伸的又一例证。若项目能克服政策、融资与基建约束并按计划推进,将对尼日利亚的光伏普及和本地工业化产生长期正向影响,并在后续的产能扩张计划中,支持尼日利亚更多新能源电力需求,并辐射周边国家,降低非洲光伏组件制造成本,推进非洲地区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